如何優化黨員隊伍結構,提升發展黨員工作質量,進而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?近年來,陸河縣上護鎮嚴格按照“控制總量、優化結構、提高質量、發揮作用”的總體目標,嚴格標準、嚴把關口、嚴肅紀律,結合上護鎮發展黨員積分制管理辦法,推行發展黨員“1234”工作機制。
通過推行“1234”工作機制,上護鎮高效發揮積分制管理的實際作用,避免積極分子培養過程流于形式,為發展黨員工作蓄好“源頭活水”。據統計,全鎮120名入黨積極分子已全部按照“1234”工作機制的要求實行積分制管理,形成比學趕超,爭先進位的良好局面,激活了基層黨建工作的新動能。
“一把”:把牢政治標準這一核心,立好發展黨員“硬標尺”
“1234”工作機制中的“1”指的是“一把”,即把牢政治標準這一核心。上護鎮堅持把提升發展黨員工作質量作為發展黨員工作的生命線,堅持質量重于數量原則,將政治標準作為“硬杠桿”,讓發展對象不僅在形式上入了黨,更要在思想上入了黨。
該鎮利用好黨員群眾監督力量,通過培養考察、談心談話、群眾反饋等程序嚴格把關,細致審核積極分子個人檔案,全面考準考實入黨積極分子的入黨動機、政治覺悟、道德品質,堅決查處弄虛作假、近親屬違規入黨、違規“異地入黨”等違規違紀發展黨員問題,將真正有擔當作為的優秀分子識別出來,及時吸納進黨組織隊伍。
“二聯”:建機制破題解難,織密發展黨員“聯系網”
為解決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難題,凝聚培養合力,最大程度發揮培養效能,上護鎮以“領導干部聯系培養積極分子、積極分子聯系服務群眾”的“二聯”機制破題解難。
一方面,上護鎮建立了領導干部聯系培養積極分子機制,形成黨委書記、黨委委員(駐村領導)、支委委員三級聯系培養體系,通過黨委書記每季一座談,黨委委員(駐村領導)每月一面談,支委委員常態化走訪、電話聯系等方式加強與積極分子的聯系和交流,督促其主動學習理論政策、匯報思想動態,幫助其提高政治覺悟、端正入黨動機。
另一方面,該鎮建立了積極分子聯系服務群眾機制,要求每名積極分子至少聯系3戶困難群眾(低保戶、五保戶、殘疾人等),宣傳政策、傾聽民意、收集民情,將聯系服務群眾工作融入日常、堅持經常,充分凸顯積極分子聯系群眾的具體效應,架起服務群眾“連心橋”。
“三聽”:構建發展黨員“評價鏈”
為了進一步考察入黨積極分子各方面表現情況,嚴格審查把關,上護鎮各黨支部每季度組織召開入黨積極分子積分評議大會,采取“三聽”,即“聽領導點評、聽黨員評價、聽群眾評議”的方式,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綜合評價。
入黨積極分子就本季度自身學習和現實表現情況進行現場匯報,與會人員根據積極分子現實表現和現場匯報,對其進行綜合評價并現場打分,分數將計入積分制季度考核總分,作為是否進行下一步培養的重要依據。
通過“三聽”,密切了入黨積極分子同領導干部、黨員和群眾之間的聯系,強化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引導,全面了解其思想、學習、工作情況。
“四看”:細化積分制考核標準,劃定發展黨員“標準線”
為切實提高發展黨員質量,保證黨員隊伍的先進性,上護鎮將積分制考核標準細化為四個項目,通過“四看”,即“看入黨積極分子在政治理論學習、參加組織活動、聯系服務群眾、參與一線工作四個方面的表現”來逐項積分,以量化考核的形式,給每名入黨積極分子在政治信念、黨性修養、能力素質等方面劃出了標準線,完成考核標準由“抽象”向“具象”的轉變。
看政治理論學習表現,要求入黨積極分子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,按時提交思想匯報,時刻保持政治上的絕對清醒;看參加組織活動表現,鼓勵入黨積極分子參與支部“主題黨日”等組織活動,使積極分子對黨內政治生活的概念更加清晰,提高積極分子的紀律意識和主動參加黨組織活動的意識;看聯系服務群眾表現,強化入黨積極分子對黨員身份的認識,樹牢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,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;看參與一線工作表現,讓他們更好地認識到如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激發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活力。
自推行“1234”工作機制以來,上護鎮發展了45名黨員,其中7名黨員進入了“兩委”干部班子,1名任黨總支部書記,護二村黨總支部委員葉遠航更是在抗洪救災中表現突出,榮獲村“兩委”干部之星稱號,進一步彰顯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。
接下來,上護鎮將持續發揮“1234”工作機制作用,高質量做好發展黨員工作,不斷增強黨員隊伍的戰斗力,推動基層黨員圍繞“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”、“九大示范”工程當先鋒、做表率,為推動陸河縣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。
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“陸河縣人民政府”門戶網站,是否繼續?